中環酒店百年舊相展 古法修圖術拯救男士髮線

休閒消費

發布時間: 2019/03/23 09:00

分享:

分享:

David Bellis(右)與信和集團總經理黃敏華(左)希望舊照片引發觀眾好奇心,發掘香港歷史。相展即日起至5月5日於中環.石板街酒店大堂展出,相片顯示約100年前的中環、山頂、跑馬地等地。(陳靜儀攝)

有了科技,現代人拍照喜歡修圖,呈現完美的自己,原來近150年前,修圖都已存在。

中環一個百年前香港舊照片展,就有張曾修圖,而且,主角是位男士。

策展人David Bellis刻意在展場安排放大鏡,吸引大家真正看照片,細閱百年前的香港人和事。「智能電話訓練我們快速瀏覽相片,容易給like,然後(掃去)下一張,一切在一秒內發生!」耐性,已成現代最珍稀特質。

策展人David Bellis刻意在展場安排放大鏡,吸引大家真正看照片,細閱百年前的香港人和事。(陳靜儀攝)

信和置業集團總經理黃敏華去年獲朋友送贈一幀攝於1885年的黑白照,翻閱相片背面,發現當時拍攝的永祥影相,位於中環皇后大道中74號,正是中環.石板街酒店現址,遂引起她興趣,發掘酒店附近的歷史,因而從世界各地買了不少舊照片,部分是私人珍藏,有些選自奧卑利街的Wattis Fine Art,有些購自Picture This Limited,後來萌生念頭,請David Bellis策劃相展。

約1925年的中環街頭,攝影師美璋捕捉下男勞工運送家禽的一幕。(圖片由信和酒店提供)

古法修圖 人手畫上前額頭髮

David Bellis居港近30年,酷愛舊香港物事,逾十年前成立蒐集舊香港照片網站「古老」(https://gwulo.com)。他把信和提供的照片掃描,逐一在電腦放大細看每張照片的細節,沒料到有更多發現,例如一幅由華人攝影師美璋1924年拍攝的雲咸街,街道遠處掛着「Where The Pavement Ends」,另一幅同年由Henry George Gandy畫的雲咸街景像,橫幅的字卻是「The Girl of the Golden West」,David奇怪,翻查史料,才查出橫幅對入是間戲院,橫幅是用來宣傳電影。

雲咸街(約1924年),美璋攝。雲咸街上坡,昔日花店林立,故曾被稱作賣花街,最遠處的橫幅是鄰近戲院的電影宣傳。(圖片由信和酒店提供)

一張由華人攝影師黎芳於1875年拍攝的男子照片,David辨出相內的顏色有些不同,仔細研究下,方發現其中一名男子近前額的頭髮是畫上去,估計該名男子頭髮較稀疏,故照相館用鉛筆或油墨掃了幾筆作掩飾。

以前雖沒有電腦修圖,但攝影師亦會幫客人改善相片。此照由華人攝影師黎芳拍攝,David Bellis估計圖中右方男子的前額頭髮曾被修飾,大家可用放大鏡看清楚。(信和酒店提供圖片)

David亦發現,1860至1880年很多相館集中在砵典乍街及鄰近,相信以西方顧客為對象的購物區都在中環,故相館和攝影師也聚集此處,除了永祥,還有相信是香港第一間華人攝影師石介(皇后大道109號)、黎芳和興昌(皇后大道54號)、恆昌盛(皇后大道32號)、時泰(皇后大道26號)。

攝影師黎芳大概在1873年拍下中環皇后大道的一角,是目前石板街酒店附近。觀眾可用放大鏡找出當中故事,包括市中心為何沒有太多人,從而了解當年的中環。(圖片由信和酒店提供)

用放大鏡看看相 吸引新世代駐足

這些有趣的故事,令看舊照片時更富趣味,但David坦承,挑戰之一是令智能電話一代願意駐足細看展出照片,於是他想到用放大鏡勾起好奇,「以我所知,沒有相展曾有放大鏡」,並針對部分相片提出問題,測試觀眾的觀察力,例如一張由華人攝影師美璋1925年拍攝的畢打街,哪些建築物至今仍屹立?同年一張由山頂向東拍攝的照片,看見灣仔填海工程上修建一條鐵路,觀眾能否找到鐵路路綫否。

1869年的跑馬地,William Pryor Floyd攝。當年跑馬地是其中一個熱門遊覽地區,歡樂谷賽馬場為最主要景點,而且很多人愛到山谷墓地散步。(圖片由信和酒店提供)

我們看照片趣味盎然,然另一邊廂,智能電話、數碼相機令人人可做攝影師。不過,David不認為科技會貶低相片價值,例如著名攝影師何藩的相片,一看就知和selfie的分別。而且,他期望科技帶來的人臉識別技術,有助找出舊照片前人是誰。

本身是電腦專家的他倒擔心,電郵和數碼相片能否保存逾百年,會否因硬碟失效或所使用的雲端服務結業,後人不能像我們今天可從照片知道以往。

「我常聽見人(看舊照片時)說:『家父/母/祖父母知道那是甚麼,但願他們在生時曾問他們。』我鼓勵大家和長輩看相展,用智能電話錄下對話,保存記錄,將來你會很珍藏。」

撰文 : 張少貞 記者